ballbet贝博·艾弗森官网

江苏南京:全民健身热潮涌动ballbet贝博·(中国)艾弗森官网 街角空地变身运动乐园
栏目:体育动态 发布时间:2025-08-17 17:55:52

  8月8日,第17个“全民健身日”如期而至。在南京,“生命在于运动”早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,这座城市通过巧用城市“金角银边”建设运动场地、举办丰富赛事活动,让“推窗见绿,出门健身”成为现实,全民健身热潮涌动。

  “以前想打球就得‘出岛’,路上来回两小时,现在下楼拐个弯,新球场随时能组队!”家住江心洲的篮球爱好者李辛,最近总在朋友圈晒出在E3PARK体育公园打球的视频。这座7月初刚投用的桥下空间健身公园,已成为周边居民新的活力聚集地。

  为解决市民“健身去哪儿”的难题,特别是缓解老城区和人口密集区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,南京结合城市更新,充分挖掘城市“金角银边”的潜力。公园绿地、桥下空间、闲置土地……这些曾经被忽视的角落,正被巧妙地“织”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半径。截至6月底,全市已新改建41片球类场地,超额完成半年目标。篮球场、网球场、足球场、羽毛球场等多种运动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
  这种便利正深入社区的“毛细血管”。 在赛虹桥街道长虹路社区的老旧小区里,两片新建的羽毛球场成了“人气王”。每天清晨,65岁的王阿姨总会带着球拍准时“报到”,与邻居们切磋球技。“以前想打球得坐半小时公交去体育馆,现在下楼就能打,社区还组织了比赛,认识了不少新朋友。”7月28日傍晚,居民张轶正和邻居在这里进行“混合双打”。这片场地全部采用防滑耐磨涂料,贴心地配备了休息长椅和照明设备,“晚上有灯光,对我们上班族很友好。”张轶说。

  闲置空间的盘活同样精彩。 在栖霞区尧化街道尧新社区,一座由闲置农贸市场改建的百姓健身房里,跑步机、动感单车、乒乓球台一应俱全。银发族跟着智能教练做拉伸,年轻人在力量区挥洒汗水,孩子们在儿童游乐区追逐玩耍。“这里就像社区的‘能量站’,每天都热闹得很。”社区主任李华这样描述它的活力。

  从点亮夜空的社区灯光球场,到焕然一新的桥育公园,从家门口的社区健身房到蜿蜒的健身步道,南京正将“推窗见绿,出门健身”的理想照进现实。目前全市拥有超过3万个体育场地(30272个)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.32平方米。面向未来,南京计划在2025年再建设60片球场,更新600套老旧健身器材,并推动“宁体汇”线上体育服务平台接入场馆突破600家,让便捷健身触手可及。

  场地是基础,赛事活动则是点燃市动热情的“火种”。南京通过举办高水平国际赛事与接地气的群众活动,奏响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“交响曲”。

  高水平赛事激发参与热情。 “太精彩了!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高水平的田径比赛。”今年3月21日至23日,2025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成功举办,精彩的比赛深深震撼了现场观众。国际赛事的“溢出效应”立竿见影:赛事期间,全市体育场馆预约量激增30%,运动装备销量同比上涨45%。市民张女士带着女儿现场观看了撑杆跳比赛:“孩子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世界级选手,回家就说要学田径。”

  这样的“赛事红利”贯穿全年。 “苏超”足球赛、下半年的南京马拉松、乒超联赛总决赛……南京年均举办国际赛事17项、国家级赛事70项,直接经济效益超64亿元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赛事让全民健身从“围观”变为“参与”。最值得一提的是,2025年7月5日,“苏超”第六轮焦点战在南京奥体中心打响,现场观众人数达60396人,刷新“苏超”单场观赛纪录,并创下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人数新高。

  在社区层面,“草根赛事”同样如火如荼,成为市民日常健身的舞台。 南京市第三届社区运动会上,自行车慢骑、趣味田径等项目让居民们乐在其中。5月的社区5公里接力赛中,建邺区一队的“业余一哥”上演逆风翻盘,现场加油声震耳欲聋。“这种比赛没有门槛,大家图的就是开心。”参赛者李磊说。2024年,南京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达3000项次,覆盖200万人次。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社区运动会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展示才华、交流学习的平台,更能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,让更多群众享受运动乐趣。

  全民健身的活力,还体现在蓬勃发展的体育社团和日益改善的青少年体质上。南京活跃着数千个民间体育社团。 江苏铁杆球迷俱乐部不仅为“苏超”摇旗呐喊,还定期组织业余联赛;羽毛球协会的“周末球局”吸引了各行各业的爱好者。市体育局数据显示,2024年全市体育社团举办活动超5000场,服务市民近百万人次。

  青少年体育同样精彩。“以前孩子周末只玩手机,现在每周都盼着去体育馆。”家长陈女士的感受印证了变化。数据显示,南京青少年体质健康优良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,校园足球、篮球等项目的注册运动员超3万人。

  当夜幕降临,紫峰大厦的灯光与秦淮河的波光交相辉映,南京城的运动脉搏依然强劲: 奥体中心的夜跑者、老门东的街舞少年、社区广场的广场舞队伍……从“办赛事”到“兴城市”,从“建场地”到“育文化”,南京用创新与温度书写着全民健身的新图景。正如市民王阿姨所言:“运动让城市更年轻,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滋味。”

  资料来源:南京市人民政府、南京市体育局、南京发布、南京日报、中国江苏网、中国经济网、央广网、南报网ballbet贝博